视觉部件相关
新闻详情

工业机器视觉系统中光源选型和打光方法

发布时间:2025-08-29 17:39:30 浏览次数:6

对于一个机器视觉系统来说,但很多人会忽略一个极其关键的角色——光源。它就像视觉系统的“太阳”,决定了这个世界能被“看”得多清楚。你想想,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里,就算给你一双鹰眼,你也啥都看不见,对吧?机器视觉也是同一个道理。一个设计拙劣的打光方案,能让最顶尖的相机和软件瞬间变成“睁眼瞎”;而一个精心设计的光源,却能化腐朽为神奇,让普通的硬件也能出色地完成任务。今天,我们就聊一聊光源怎么选,光又该怎么打。

 

一、光源的选型

第一步,咱得搞清楚你要检测的物体是什么材质。它的表面是镜面反光得像不锈钢,还是粗糙漫反射得像一张A4纸?它是透明的像玻璃瓶,还是高吸收率的像黑色橡胶?不同的材质,对光的反应是天差地别的。摸清了物体的底细,接下来就是挑选光源类型了。

 

环形光源

像手术室里的无影灯,它能提供均匀的照明,能很好地消除阴影,适合用来给一般的平面物体打底光,看看有没有划痕、凹凸什么的。

 

条形光源

灵活性超高,你可以单独用一条,或者几条组合成一个角度,特别擅长勾勒物体的边缘轮廓,或者给长条形的区域提供均匀照明。

 

圆顶光源

要是遇到那种反光能当镜子用的物体,比如金属表面、玻璃盖板上的划伤检测,就可以使用圆顶光,它通过半球形的漫反射内壁把光打得特别均匀柔和,能完美地消除反光,让底下的瑕疵无所遁形。

 

同轴光光源

同轴光像是给相机镜头戴上了一副“魔法眼镜”,它的光线方向与相机镜头轴线平行,特别适合用来检测光滑表面上的极其细微的划痕、凹凸不平(比如手机屏幕的麻点),或者精确测量镜面物体的高度。

 

背光源

它通常是个方形的面板,让物体挡在光和相机中间,能产生非常高对比度的轮廓剪影,是尺寸测量、定位和检查物体形状缺失的绝对利器。

 

选完了类型,参数也得跟上。光的颜色(波长)很重要。要找出产品上的红色标签?试试用红色的光去打,标签会变得特别亮,而其他颜色会变暗,对比度一下就拉开了。这就是利用互补色原理来增强特征。

光的强度也不能忽视,太弱了信号不足,太强了容易过曝,还可能把被测物给烤坏了。所以,选型就是一个不断权衡和匹配的过程,目标只有一个:让你关心的那个特征(比如瑕疵)和它所在的背景(产品本体)之间的对比度达到最大,让相机能毫不费力地把它抓出来。

 

二、打光方案

光有好光源还不够,还得会怎么打光,核心就在于光线和物体的几何关系。这就好比摄影师给人拍照,顺光、逆光、侧光,出来的效果和情绪完全不同。在实际应用中,经过长期实践,形成了若干种经典且有效的打光方式。

 

正面照射

光源和相机在差不多同一侧,光线直接照亮被测物表面然后反射回相机。这种方式适用于大部分表面特征明显的二维检测,比如读取二维码、检测包装印刷缺陷。但它有个天敌,反光。一旦物体表面光滑,讨厌的耀斑就会淹没掉关键信息。

 

低角度照射

把光源放在一个侧下方角度,几乎贴着物体表面打光。对于一个完美光滑的表面,光线会直接滑走,不会进入相机,所以画面一片漆黑(形成暗场)。但一旦表面有哪怕一丁点的凸起或凹陷,比如划痕、磕碰,这些地方就会把光散射开来,其中一部分光就会在漆黑的背景上形成一条非常醒目的亮线。这下,瑕疵想藏都藏不住了。适合检测金属表面的划痕、玻璃上的裂纹。

 

背光照射

这理解起来最简单,就是把物体放在光源和相机中间,物体把光挡住。相机看到的不是一个被照亮的表面,而是一个清晰的、高对比度的黑色剪影。这种方式剥离了一切颜色、纹理的干扰,只专注于物体的外形轮廓。用来检查零件的形状是否完整、孔径大小是否符合标准,或者定位物体的精确位置,是再合适不过了。

 

同轴照射

它通过一块特殊的分光镜,让光线沿着与相机镜头轴线完全平行的方向射出。当这束“正”光打到非常平整的镜面上时,它会原路返回,相机看到的就是一片均匀的亮。但如果表面有那么一丁点的不平(比如细微的划痕或凸起),光线就会发生漫反射,无法全部返回相机,那个瑕疵点就会在明亮的背景上呈现为一个暗点。这种方式对于检测高反光表面上的微小瑕疵,效果极其出色。

当然,现实世界的检测需求往往更加复杂,单一的打光方式有时无法满足所有要求。这时候就需要组合打光方式上场了。组合打光就像是给视觉系统配上了多盏不同功能的"聚光灯",各自负责照亮不同的特征。比如在检测易拉罐时,我们可能会用穹顶光来压制罐身整体的弧形反光,同时再用一个小角度的条形光专门打亮罐底的喷码,这样就能同时获得干净的背景和清晰的字符。

 

聊了这么多,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了:在机器视觉系统里,光源和打光方案绝不是配角,而是奠定整个项目成败的基石。它花费可能只占整个系统的5%-10%,但它起到的作用,绝对超过了50%。一个好的打光设计,能极大地降低后续图像处理算法的复杂度,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真正做到事半功倍。而一个坏的设计,则会让你在软件的坑里不停地填坑,事倍功半,最后项目还可能失败。

所以,下次当你规划一个机器视觉检测项目时,千万别一上来就埋头研究用多高分辨率的相机、多厉害的算法。不妨先停下来,拿出点时间,好好地端详一下你要检测的物体,思考一下它的物理特性。你会发现,很多时候,最高效、最可靠的解决方案,恰恰就藏在这一束恰到好处的光线里。

 

在线客服 双翌客服
客服电话
  • 0755-23712116
  • 13310869691